(文/石素英)

台灣長期處在對立和撕裂的狀態,不僅是政治的藍綠之間,也可見於漢人與原住民之間、性別之間、宗教與教派之間,衝突和區隔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是宗教改革五百年,新、舊教已經和好,雖然在德國新、舊教的和好,並沒有周詳地邀請非主流教會(Freie Kirche)一起跨越過去歷史的藩籬,尚有遺珠之憾,然而已經觸及歷史傷痕的修復和走向未來共融,已是不易。在這普世的氛圍中,基督宗教內部逐漸走向合一和共融,會是未來的趨勢。
在這個趨勢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內涵,是期待教派共融必經的一項前提與工作——那就是醫治記憶。這個概念和做法源於南非廢除種族隔離政策後,為醫治國家族群的撕裂傷痕,在圖圖主教(Desmond Mpilo Tutu)帶領下,讓國家在政治、族群、文化的破裂上可以進行復和。在真相和公義的基礎上,尋求饒恕和被饒恕,解決政治和種族的撕裂,也解決種族歧視過程中的壓迫和屠殺事件,成為全球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轉型正義,達到真正的復和,以及對深沉歷史傷痛的記憶之醫治。此後,東南歐的地區,也興起了醫治記憶的運動,並且建立醫治記憶的步驟,提供資訊和管道,幫助那些尋求撫平歷史傷痛的人,進行歷史傷痕修復的艱鉅工程。自二十世紀最後十年迄今,從北愛爾蘭到羅馬尼亞,成效斐然,也成為德國2013年開始積極面對新、舊教復和,直接參考的內容。在德國的第三次轉型正義中,也達到歷史傷痕的醫治——彼此雙方在尋求原諒與被原諒中,撫平弟兄姊妹的記憶傷痛。
我們都知道每個地區和歷史事件都是獨特的,無法套用任何模式。回觀台灣本土的基督宗教,過去教派主義和區域性的對立,使得教會會眾陷入歷史的傷痛記憶,甚至影響到生活中的行動;而原住民區則因為教派之間的緊張,也讓族人的關係蒙上一層隔閡。早年幾乎不可能讓不同教派得以一起攜手為族群或是社區共謀福利。現今的台灣教會有什麼可能,也能夠逐漸走向尋求饒恕和被饒恕的復和之路呢?
在引言之後,我們即將在12/19的「醫治記憶與對話」座談中一同來進入台灣基督宗教內部的歷史記憶,盼望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讓醫治記憶之修復工作得以在對話後慢慢展開。

   以下是東南歐的「醫治記憶三步驟」,提供大家參考;也可以直接進入網頁查詢更多的資料:
   Reconciliation in south east Europe   http://www.healingofmemories.ro

【步驟一】一起走過歷史
在東南歐所用的是科際整合方法,包括神學、歷史和社會學,同時諮詢教會與宗教比較的研究。主要研究地是處於各種宗教和文化交會之處。首先是整理教派、宗教、文化的歷史,從不同的觀點,找到綱要。接著將不同歷史、文化、族群、教派關係,以及現今衝突的部分,雙方存有保留之態度的部分,清楚書寫,並以不同的語言出版。
【步驟二】以同理心分憂:感受對方的傷痛
在各區開始開課,召集不同教派的人,在教育中心或學校,配合教牧關顧的協助,邀請教職員和教會(決策)同工參與。
舉例說明:2009-2010東南歐所進行的事工,分三階段,本文在此分享兩個階段:
東南歐國家在大學中開課,主要內容是普世合一,特別是神學院所訓練的神職人員或是其他相關工作人員。
A.以母語教學為取向的五步驟:
• 醫治記憶作為教會和宗教的挑戰
• 述說自己的故事
• 教會、宗教和社會的溝通基礎
• 人們在不同教派、族群團體,和文化傳統的自我認同之對話
• 學習瞭解團體如何運轉跨文化溝通和牧養關顧
在第一階段課程結束後,做出評估,再進行第二階段課程。如下:
B.多語言教學的取向,不同宗教之間的課程形式:
• 醫治記憶作為教會和宗教的挑戰(在小組中對話,也與教會、社區、文化代表對話)。
• 生命故事、跨文化認同、跨宗教認同,以及自我認識。(認同包括:個人和家庭認同;文化和國家認同;宗教認同;以及由社會角色所產生的認同。)
• 文化間、宗教間的不同靈修操練。
• 實踐的經驗:
a)參與崇拜和不同宗派的聚會禮儀,與神父、牧師、神師或拉比對話
b)帶領地方性醫治記憶的Seminars
【步驟三】共同謀畫未來:這部分一般建立在一和二的基礎上
(從略)

   若是您對台灣基督宗教內部的衝突和歷史傷痛記憶有其他認識或想法,對醫治記憶有其他洞見,請提供給我們參考,提升我們的認識和了解,盼望我們在未來可以找到一條可行之路,促進台灣基督宗教內部的共融,並在基督福音真理上合一,一起造福台灣社會,廣傳福音。我們也期待更成熟的時機可以有與台灣他宗教進行對話的機會。
   歡迎大家來對話!上帝祝福大家!
 ★ 本【論壇】為對話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