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名稱
    醫治記憶和對話
  • 時間
    2017/12/19
  • 地點
    台北和平基督長老教會
  • 與談主題
    被逼到牆角中沉默不語的一定是女性嗎?!——許弘一弟兄v.s.鄭玉英老師
  • 與談人
    許弘一弟兄v.s.鄭玉英老師

許弘一弟兄Q.

很高興聽到幾位與談人的對話,但是剛剛不管怎樣配對,我覺得都是針對族群,或者是屬於男性、女性。剛剛想到一個狀況就是,其實今天的主題是醫治記憶,我不知道其他國家怎麼樣,但是我覺得台灣的男性在我這一輩基本上已經比較不是威權的概念。我們的記憶裡面,並沒有所謂的被女孩子怎樣、怎樣的,我們也有被打壓的狀況。在針對這樣一個狀況的時候,其實有些時候會是我們對這一輩的一個困惑,就是說我們沒有這個框架,但是當你在面對一些意見或是什麼的時候,說我們而言好像也不能去觸碰這個框架,因為在家裡面明明就是我媽媽最大,這就是一個我的疑惑。在面對一個這樣子的狀況,因為過去的時代有他過去的時代背景,那頂多是說其實當我們在討論所謂的男性與女性的時候,會不會考慮——到底是受傷的,還是沒受傷的?


很榮幸有機會在其他場域可以修鄭玉英老師的課,但是我回去會發現,其實在一個家庭當中,最後被逼到牆角沉默不語的通常也不是女性。那我們都會談男性這個角色,因為也都不用講話,所以說我覺得當我們在面對醫治和對話的時候,對於以我們這個時代,並沒有存在這樣的記憶的時候,那我們能夠在這個部分做些什麼?

鄭玉英老師A.


我來回應幾句,從兩個角度。


第一個角度就是,從最先的看到現今的變遷。如果你去看現在的台北市家暴中心,其實最近這一兩年來,一直聽到他們的社工在講的是,打113進案的,已經不再如傳統觀念裡面的只有女性去傾訴,沒有,現在非常多男生打電話,非常多耶,或者說一個家庭裡面男生通報,女生也通報。換句話說,現在就是一個家裡面,不要以為像傳統所示:施虐者或相對人一定就是男生;女人就是被受暴,被打的那個受虐者。這個時代早就過去了,而且急劇地在改變,明年可能還會更不一樣。現在都是相互受暴,互為相對人,你告我,我告你。那我再多講一個,以前爸爸、媽媽打小孩,現在還有被小孩打的媽媽,過去的是兒保——還是保護兒童的,現在是成保——保護媽媽的,其實這社會已非常、非常快速地在變化當中。


還有第二個角度就是:現在有了《家庭暴力防治法》(簡稱家暴法)後,我由所接觸到的社工發現,如果帶著比較傳統的觀念——針對女性受害人這樣子的一個婦保(專門做婦女保護)社工們比較容易有替代性創傷。我在這邊講一點我的觀察,不一定是對的。因為你看那些社工,他們面對這一群受苦、受害的女性,一直在聆聽。可是你看那個又做男性、又做女性,又為相對人、又為受害人服務的社會工作者,你去到那個團隊裡面,會發現他們很少有替代性創傷。為什麼?那就是因為觀點不同,如果我一直把這些對象看成是受害人,又一直服務下去,我就很容易會有替代性創傷。替代性創傷的定義就是說:一直深度地同理,而且長時間對某一種很痛苦的對象進行服務,久了以後,他們的痛苦就變成是我的了,他的十字架變成是我的,就好像創傷變成是我的。這就是替代性創傷。


可是我就發現到,持有系統觀的人,他同時又服務相對人,又服務婦女的,或是把整個家庭當成一個整體系統來評估的,那些社工都比較沒有替代性創傷。


我自己個人,我當時是跟著善牧基金會的湯修女做家暴工作,她是我的老師,我們當年從做婦保開始的,那是在還沒有家暴法的時候,工作是帶婦女去到庇護中心為主。可是走到今天這個時代,我們開男人團體,開始為相對人服務,特別是透過法院的推薦,就是那些被女人踢出去的男人,多半是曾經有家暴通報的男性。女性想跟他離婚,他又不想離婚,於是就用訴訟方式來進行。在有保護令保護的情況之下,有司法維護的情況之下,女性得到很多的優惠;而所謂的相對人,絕大多數是男性,也需要得到我們的照顧跟幫助,或是帶領他們在團體當中互相支持、分享經驗,尋求成長。


當我開始在做男性團體的時候,也學習了許多對弟兄的認識。我發現男性的脆弱,弟兄們也有更多的反思;學習跟姐妹的來往,同時也對於自己所身處其間的父系社會的父權制度有所反省。這個父權是持續存在多年的,是男尊女卑的,然而兩性關係在過去20年來有許多的變遷,目前在台北市不乏有許多大女人的色彩。逐漸走向兩性平權不是一件壞事,對父權思想進行反省也是好事,這在我們基督徒的家庭觀念裡面也是值得深思的。


除了我在工作當中的觀察,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王行老師,是我的老夥伴,是一個有先見之明的人,許多年前他寫了一本書叫做《解放男人》,可能是已經絕版的一本書。那當時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新的東西,那個書裡面,他寫的是男人的自戀,他說男人在家庭裡面是既得利益者,但是他同時寫出父權社會之下男性的創傷,就是男人裡面常常住著的那個小男孩。他一面在挑戰男人的自戀,一方面疼惜男人的內在小孩,我覺得這是男人寫給男人的書,也幫助女性瞭解男性的心理。在這個時代我覺得是很好的一本書,這是我們自己本土的弟兄所寫的,我用這兩個小故事來呼應你的分享。

 ★ 本【論壇】為對話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