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雅橘

我現在住的地方叫Rio Grande,氣候溫和,陽光多,很像台灣。我的家旁邊有一條河,河的盡頭是太平洋,我希望死後骨灰與德籍夫婿的骨灰一起撒向河裡,讓它流向太平洋回台灣。


福爾摩沙,美麗之島,那是旅居美屬波多黎近20年的國際公共衛生專家,陳翠玉深深的思念。

陳翠玉,是台灣護理史上的傳奇人物,從青春時期改革台大醫院制度、建立現代的護理教育,到晚年積極參與台灣民主化運動。面對強權或是不公義,陳翠玉永遠昂首闊步、挺直腰桿,捍衛心中的正義,那頑強的生命姿態直到生命最後。

(圖片/李錦容女士授權 )

  一位超越信念的母親  勇敢與正義的烙印

1917年2月9日,陳翠玉出生於彰化縣和美鎮,一個虔誠基督家庭。年幼失怙的陳翠玉從小看著母親扛起重責,養育七個兒女。在重男輕女的日本時代,母親的思維卻是站在時代尖端,日子雖然清苦,她卻是堅持:「不論是孩子是男是女,欲讀、能讀,我一定讓他們讀到滿足!」

女人是充滿力量的,陳翠玉從小深深地相信。媽媽像個領導有方的大將軍,一聲喝令,家裡井然有序。她要求孩子生活自立,學會彼此照顧; 她以身作則,生活非常節儉,可是星期日,媽媽就會交給小孩每人一分錢,作為教會的奉獻,並且帶著孩子到教會做義工,用行動教導孩子屢行基督之愛。

媽媽身上的勇敢與正義,從小烙印在陳翠玉身上。在一位彰化高女的同學回憶裡:

「人高馬大的陳翠玉,總是以流暢的英文及日文,機敏睿智地應對日籍老師,使得日本人不敢藐視台灣人。」

台灣的南丁格爾 堅持回鄉奉獻

彰化高女畢業後,陳翠玉還不太確定人生方向,後來去廈門探訪叔叔,看到街鎮上蚊蠅孳生,憂心環境對身體傷害的她,告訴教會牧師蘭大衛​*​內心想法,蘭大衛推薦陳翠玉到日本東京「聖路加女子護理學校」專修公共衛生護理與助產士科系。

那是一間由美國傳教士創辦四年制學校,由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傳授現代醫護知識,除了教學嚴謹,更是強調以基督的愛與關懷服務人群,奠定陳翠玉為人奉獻的心志。

軟禁中的生日(圖片/李錦容女士授權;前衛出版社提供 )

1941年畢業,陳翠玉在校的優異表現,被挽留在日本工作,但是她毅然決定回台灣奉獻,回台後於台北健保館擔任護理部主任,1942年太平洋戰爭第二年,極具領導力的她成了戰地醫療總指揮,積極訓練戰地護士。1944年底美軍空襲台灣,陳翠玉更組織青年團和救護隊,負責救災和救護傷患,並且成立山地巡迴醫療隊及公共衛生護士養成所。

 戰後,陳翠玉兼任台北醫院護理部主任、衛生處秘書長以及聯合國戰後救災總署顧問,做事認真且真性情的她,由於經常協助外賓與官員溝通,因而結交許多國外的摯友。

台灣光復,舉國歡騰,未料,國民政府貪汙腐敗,1947年,228事件爆發,台灣人與外省人的衝突攀升頂點, 俠義心腸的陳翠玉安置可能被傷害的外省官員,未料,事後竟被一位得罪過的官員列入槍斃名單!幸運之神眷顧著她,一位受她照料過的官員,趕緊催促她躲起來,但她卻是堅持問心無愧,拒絕逃亡,3月,陳翠玉在眾人勸說下,順利離台,當時許多台籍菁英,一個個被子彈無情貫穿 !

後來,陳翠玉爭取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獎學金,勤奮好學的她,短短一年取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學士學位,她成了台灣第一位在北美洲獲學位的護士。

一介奇女子   大刀闊斧改造臺大醫院  

 228事件平息,台灣進入戒嚴時期,熱愛奉獻的陳翠玉依然回台工作。1949年,台大校長傅斯年有感於台大醫院欠缺一位有魄力的護理部主任,改革心切的他,深知陳翠玉是個奇才,力邀她加入改革行列。

行事果決的陳翠玉堅定地以歐美的護理制度,改變積習已久的文化。當時的台大醫院承繼日本時代的制度,醫學教授各有團隊,病房丶檢驗室丶護士等等,彷彿是各立山頭的小王國,導致行政管理困難及效率不彰的詬病;而且醫護關係極不對等,「醫生像是高高在上的主人,護士是隨人差遣的管家,從幫醫生泡茶丶端茶,到照顧患者的護理丶伙食,甚至買菜,通通包辦。」  

「改革勢必引起舊勢力對抗」,但陳翠玉堅持建立「醫護平行」的工作環境;重視人才培養的她,積極保送護理人才出國深造;深知「環境衛生與安全」是健康根本,毫不遲疑地把病床矮腳床通通接高,以免護士工作時腰背受傷;眼見每天九點各科教授在巡房時,病房已經髒亂不堪了,她立刻要求清潔工人提早上班,工人抗議,揚言要好好修理她!陳翠玉以身作則七點半上班,走廊上,三壯漢,怒氣瞪她,「陳翠玉仍然抬頭挺胸,心平氣和走過去,莊嚴的神態讓人又敬又畏。」工人們於是轉念,既然她都能七點半上班,我們為什麼不能呢?

「她又看到包商給患者伙食並不完善,有的家屬乾脆在走廊上擺設爐灶,自行炊煮;有的自行煎起草藥,中西藥同時服用,相當危險!於是陳翠玉徹底地整頓營養部,一律由醫師開立處方,再由護士長督導執行,並且派人到日本進修營養學,培育營養師的人才。」「她還創立中央檢驗科,設立產科病房 、產房 ,嬰兒室的現代設備等事項。」

短短數年,一名女傑陳翠玉真的改變了台大醫院,全面且細微, 其出眾的領導力丶正面態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像是一陣強風徹底翻轉人心。

建立完善的護理教育  自由與威權體的對抗

傅斯年校長相當肯定陳翠玉的能力,繼而同意陳翠玉在台大醫院附設護校(台大護校),以解決長期護士荒的問題,1950年陳翠玉創立台大護校,兼任校長。

即便外在動盪,陳翠玉卻開創一個開明的學校,她以腦力激盪的方式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她非常尊重學生,成績除了由老師評定,學生也能評斷老師教學。她延攬良師,賦予老師作育英才重責,「能夠把周圍的人教導成優秀的人才,自己仍能突出,才是一位好老師。」又說:「教學,是要把學生教到會。」「學生成績不好,不是學生的問題,是老師的問題。」

參與台灣人返鄉自由群眾大會時留影。(圖片/李錦容女士授權;前衛出版社提供 )
(圖片/李錦容女士授權;前衛出版社提供 )

她不只關心學習,陳翠玉也遺傳母親溫厚的特質,她非常愛護學生,無論是學生的飲食健康丶出國進修,甚至婚姻大事,她通通關心。她明白流亡學生離鄉背井的孤獨,特別照顧這群學子,更是關心他們在病房實習與病人溝通困境:「語言不通,怎能了解病人的痛苦呢?又如何成為一個好護士,照顧病人?」只要是學生願意學習,她就用心地教導他們學會台語和日語。

自由校風潛流著另一股龐大的軍方勢力,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恐共丶威權,毒芽滋長,國民黨派遣教官進駐校園,1951年劉淑章教官入主,短短三年,校風丕變,政治凌駕教育,白天,教官帶著學生參加政治活動丶進行黨國特訓,教授唯恐課業落後,只得在晚上及周末補課,……。看到學生身心俱疲,陳翠玉嚴格限制學生參與政治活動的時間,昂首面對威權,一位學生回憶,有些「特權」學生,因參與集訓,未修完學分,卻祭出「黨國」權威要求畢業,畢業典禮當天,眼見特權學生欣喜領取證書,未料,一攤開,一張白紙……。

1954年陳翠玉取得WHO獎學金,赴美國波士頓大學進修「護理行政」碩士學位,準倍籌備台大護理系及研究所。隔年返國,教官已串聯一群教職員,誣告陳翠玉貪汙瀆職,陳翠玉遭地方法院判決免職。

1985年10月13日陳翠玉攝於羅福全宅。站立於左方的為毛清芬 ,右方的為陳翠玉的學生。
( 圖片提供/毛清芬 )
擔任 「穩得」 婦女會會長時期的陳翠玉 (左二),
攝於1986年10月26日國際移民遊行場合。
左起林詠梅(228受難者林茂生的女兒)、陳翠玉、
黃靜枝、方菊雄、蕭信雄。
( 圖片提供/毛清芬 )

漫長的白色恐怖時期,冤案頻傳,為求自保,通常演變為眾叛親離的局面,但此刻我們看見人性的美善:台大校長錢思亮深信陳翠玉的為人,每月派人送薪俸到家;國防部長俞大維派專車保護其人身安全;眾多聯合國友人的關懷,引起國際關注案情;親友們主動聘請律師,幫忙上訴……,說是軟禁,陳翠玉的家竟是高朋滿座,歡笑不斷,彷彿是對這場烏龍判決的最大諷刺。

漫長三年,高等法院終於還她清白,但陳翠玉也明白在威權環境下,不容許她進行改革,深受打擊的她決定和德籍夫婿到異國奉獻。在世界衛生組織的邀請下,1959年陳翠玉在中南洲擔任護理顧問近20年,每次被派到新國家服務之前,她總是先學習該國的語言,並深入瞭解其文化,以當地語言溝通,造就她成了精通七種語言的奇才。無論在何處,陳翠玉總是展現高超的效率,當時中南美洲的衛生環境差,傳染病擴散快,可是只有她在,難纏疾病總會很快撲滅。

編織美麗島境地  爭取回鄉的權利

台灣,美麗之島!陳翠玉的台灣意識在離台後開始形成。1980年從世界衛生組織退休後,開始參加海外社團活動,「我出生時是日本人 ,現時是美國人,但我永遠是台灣人。 」台灣的未來該怎麼走?是目賭波多黎​†​各人民爭取獨立的挫敗,陳翠玉傾力支持台灣獨立,並且發表一篇建設台灣為「東方瑞士」的論文。

1986年,陳翠玉發起海外婦運組織「穩得」(WMDIT:Women Movement for Democracy in Taiwan),她深信女性的影響力,鼓勵女性參與公共事務,因為「教育一個男人只是教育一個人,而教育一個女人是教育一個家庭,因為女人是家庭的支柱。」   

她更推動黑名單返鄉運動,企圖衝破國民黨的戒嚴體制。1987年,陳翠玉回到台灣了,雖然一路上被特務監視,但堅持行正義之事的她還是到處演講,傳達「民主」信念,更遠赴綠島探視政治犯…,結果被國民黨政權列入「黑名單」,取消返台簽證。

(圖片/李錦容女士授權;前衛出版社提供 )

「台灣是我的故鄉,我們要回去,這是我們的權利,我將以生命爭取回去台灣 我的故鄉的權利。」年事已高的陳翠玉堅持回台參加首次在台灣舉行的世台會,1988年6月底開始一段充滿試煉的漫長飛行,無論心靈或是身體上。「每一段路途,上帝好像都給予啟示阻止或是試探。」從一開始飛機引擎故障、皮箱接連毀損……,友人紛紛勸阻,但陳翠玉說:「我若在意生命的危險,就該留在家,只要是時間到了,我都樂意走。」當飛機抵達新加坡,陳翠玉終於病倒在旅館了,但她仍然說:「我一定要回台灣。」

在新加坡取得返台簽證後,迫不急待回台。然而,繞了半個地球才回到故鄉的陳翠玉,卻因年事已高,身體不堪負荷, 1988年8月20日病逝台大醫院,安詳主懷,享年72歲。

在那樣的世代,奮力捍衛信念的結局往往並不美好,但陳翠玉的勇氣,卻激發更多黑名單的海外人士返鄉,那成了走向台灣民主化的重要環節!

面對強權或是不公義,陳翠玉永遠昂首闊步、挺直腰桿,捍衛心中的正義,那頑強的生命姿態直到生命最後。


【參考資料】

  • 《陳翠玉 台灣女英雄  》。陳錦容著 。前衛出版社。

  1. ​*​
    蘭大衛(1870~1957 ),暱稱老蘭醫師,是一位出身蘇格蘭的醫師及長老教會傳教士,亦是彰化基督教醫院創建人之一。長年在彰化地區行醫,當地有句俗諺:「南門媽祖宮,西門蘭醫生」。其子為蘭大弼醫師(小蘭醫生)。
  2. ​†​
    波多黎各自由邦是美國的一個自治邦,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在巴黎和約中割讓給美國,自此波多黎各總督由美國指派。1930年代波多黎各人民在波多黎各國民黨的領導下舉行起義,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國,再次被鎮壓。1948年總督由波多黎各居民選舉產生。1950年波多黎各發生武裝政變,失敗。1952年波多黎各頒布自己的憲法,確立在美國內自治邦的地位。1997年,美國在波多黎各舉行全民公投,否決作為美國第51州加聯邦的議案。